安徽:植保防治科技让小麦“开口说话”-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5/07 10:46:34
来源:农民日报

安徽:植保防治科技让小麦“开口说话”

字体:

在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关键时期,农业部门如何预知今年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情况?又如何及时掌握全省小麦是否做到精准防治、应防尽防?记者在安徽看到,现代化的科技信息数字手段和网格化管理体系让小麦赤霉病防控做到了精准预报、动态监管、科学评估。

预防报警精准智能

通过手机App输入初始菌源量、小麦抽穗日期和小麦品种类型数据进行初始化,小麦赤霉病自动监测预警系统可根据未来天气条件、预报数据对蜡熟期病穗率进行预测,根据系统做出的齐穗期前最终病穗率,可以设定系统预警指标,达到或超过预警指标就要进行用药预防。

  在田间戴上AR眼镜,就可以智能识别病虫害,生成田块级病虫防治处方,还能边进行农事活动、边通过语音将农事活动的数据、图像和视频等实时上传至后台系统。

  当前国内外已构建多个小麦赤霉病预测模型,根据扬花期前的气象因子构建了小麦赤霉病的预测模型并成功建立了赤霉病风险预测系统。这些预测系统都通过不同类型的平台时刻监测掌握着全省小麦成长情况。

  安徽省病虫疫情指挥调度平台可监测各地赤霉病实时监测预警系统、田间小气候收集系统、病虫害移动采集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工作状态,收集设备数据。同时,对当前各地赤霉病发生面积、平均发生数量、重发区发生数量等指标开展动态监控。

  这些现代化科技手段有助于植保专家更科学精准地进行研判会商病害的发生概率,全方位提前做好防治工作。

  飞防监管一网打尽

  目前省无人机飞防监管平台注册飞手1.6万余人,无人机2.4万台,能完成4500万亩(次)、近1000万架(次)的飞防监管任务。截至目前,全省已经完成超过半数赤霉病防治任务。在安徽省植保无人飞机防治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管理平台上,全省4300万亩小麦赤霉病防治的进度情况一目了然。

  记者了解到,省、市、县级别的智慧管理平台和针对飞手登录打卡操作的“植保飞防”小程序全部进入这个平台统一管理。省、市、县级别账号能够实时查看每日防治面积、已防治总面积、防治进度、农药使用量、已使用农药总量、合格作业面积和合格作业占比。小程序端能够实时显示飞手的总作业面积、合格面积和不合格面积。

  目前平台实现对飞行高度、速度、喷洒药液量三大指标线上实时监管。按照安徽对植保无人飞机防治小麦赤霉病的作业标准要求,飞行高度监管层面,平台实行最高飞行高度标准监管,超过最高飞行高度,后台通过底层算法严格认定为不合格;飞行速度监管层面,平台实行最高飞行速度标准监管,超过最高飞行速度,后台通过底层算法严格认定为不合格;喷洒药液量监管层面,平台实行最低亩施药液量和最高亩施药液量标准监管,低于最低亩施药液量或高于最高亩施药液量,后台通过底层算法严格认定为不合格。

  飞防作业严格要求飞手实现打卡操作。飞手作业前必须打卡,打卡时飞手必须上传农药照片、关联项目,选择作业飞机,打开定位确认,选择开始作业时间和结束作业时间。后台收到飞手作业数据后,通过架次飞行轨迹,依据项目作业标准,结合后台算法,及时在小程序界面显示飞手当天的总作业面积、合格面积和不合格面积。

  合格面积又如何认定?后台根据地图标定飞手作业田块,通过飞手上传的秒级底层数据显示飞手作业轨迹,判断有效作业路径和无效作业路径,扣除掉飞行中的不合格点,最后通过算法计算出飞手的合格作业面积。

  安徽省级农业部门印发了规范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的通知,要求各地做好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备案管理和安全管理,通过经费支持、培训指导、信用评价、示范创建等方式支持服务规范、信誉良好的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发展,持续提升全省植保社会化服务能力。

  追溯追责有迹可循

  在蚌埠市淮上区沫河口镇大柏村的小麦田间,一块田被分成若干小块,标注着不同标记药剂组合。每年,植保部门都会对小麦赤霉病进行田间防治试验,针对不同药剂组合进行对比,评价药剂实际效果。

  现代化的智能信息手段让小麦赤霉病防治工作可以全程追溯、有迹可循。安徽省全面开展植保无人机飞防第三方实时监管,对无人机作业轨迹、飞行高度、药剂浓度等科学评判,根据实时监管情况及时启动补防,通过防治过程监管确保防效。省里将采用县级自评、市级互评、省级抽查和委托第三方机构评估等方式,组织开展防控效果评估,总结经验、查找不足、研究对策建议。

  今年,安徽省首次组织对35个小麦主产县招标采购的药剂实行统一抽样检测。将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成效与评优评先、项目资金分配挂钩,在全省形成比学赶超的赤霉病防控长效机制。同时,加强农药市场监管,规范药剂招标采购供应,合理低价中标,保障防控用药安全。(杨丹丹)

【纠错】 【责任编辑:任禹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