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3日電 題:堅硬的柔情——走近民兵方隊81名“媽媽隊員”群體
新華社記者劉小紅
在民兵方隊,有這樣一個群體:她們既是隊員,又是母親,她們就是大家津津樂道的81名“媽媽隊員”。
“媽媽隊員”上有年邁父母,下有稚弱小孩,選擇參加閱兵實屬不易。她們鏗鏘玫瑰般“堅硬”的外表下,是柔軟的情懷。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
“媽媽隊員”中,一部分是“二孩媽媽”。她們參訓時,有的孩子還未斷奶,為何會堅定地選擇參加閱兵?
“做出這個抉擇并不容易,但我們懂得: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隊員們說,“能在天安門接受檢閱,更是我們銘記終生的榮耀?!?/p>
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李雪桐是曾經受閱的老隊員。她愛人平時工作很忙顧不上家,孩子奶奶身患重病需要照料,“說實話,報名時我也猶豫過?!崩钛┩┱f。
但沒想到,平時常常意見不一致的家人,這次卻出奇地一致。小姑子寬慰她:“嫂子,你就踏實訓練吧,家里你不用擔心!”母親囑咐她:“閨女,媽幫你帶好孩子。”“老婆,家里有我!”老公也堅定地說。
隊員任寧遠的丈夫是一名現役軍官,也參與閱兵保障工作。剛滿5歲的兒子,在與父母的離別中學會了堅強、自立。
起初,任寧遠調休回家,兒子抱著她不停念叨:“媽媽,我不想讓你走!”
她再次調休回家,離別時兒子盡管眼里噙著淚水,卻像個大人似的向媽媽揮手告別。
其實,“媽媽隊員”誰沒有經歷過這樣的離別呢?“狠心媽媽”李楠給孩子提前斷奶,張曉菲把兩歲半的兒子提前送到幼兒園托管,有的隊員第一次調休回家,孩子竟然喊“阿姨”……
堅韌剛強是“媽媽隊員”最閃光的品質
除了家庭的牽掛,還有一個難題擋在媽媽們面前,那就是年齡相對較大帶來的體能短板。
相比長期見不到孩子偷偷掉淚,訓練中的腰痛腿腫和疲乏是她們更難克服的困難。“我們訓練后不能像年輕姑娘們那樣很快‘滿血復活’。腰痛腿腫、一天的疲乏,往往一夜休息也很難緩解?!比螌庍h說。
為了在體力、耐力上跟上年輕隊員訓練節(jié)奏,“媽媽隊員”們組織了“夜跑團”,堅持集體練體能,效果明顯。
“媽媽隊員”大多是方隊“框子兵”“釘子兵”,訓練標準高;在方隊管理上,她們大多是骨干。
“因此,我們更要嚴于律己、帶頭示范?!薄皨寢岅爢T”們說。
“寶貝,雖然媽媽錯過了你的一周歲生日,錯過了你叫的第一聲‘媽媽’,錯過了你邁出的人生第一步……但媽媽走過天安門受閱的榮光,也是你的驕傲!”隊員李楠在寫給孩子的信中說。
熱心腸的“知心姐”們
在方隊里,“媽媽隊員”的熱心腸贏得了“知心姐”“寶媽”等諸多稱號。
每當有隊員著急訓練成績提升慢,或因傷痛而氣餒時,“媽媽隊員”第一時間走近她們,鼓勵、幫助她們查漏補缺、找到方法。
生活中,年輕隊員們想家了,遇到困難了,發(fā)生矛盾了,鬧情緒了……解決思想問題、化解矛盾情緒,“媽媽隊員”們最得心應手。
“參加閱兵任務,‘媽媽隊員’幫我從稚氣少女成長為堅強戰(zhàn)士?!标爢T戴露說,“我變得更加成熟自信、勇于擔當?!?/p>
夜深人靜,“媽媽隊員”輕撫家人照片,也會滿眼淚光;電話那頭傳來孩子的啼哭、愛人的叮嚀、父母的牽掛,她們也會不舍。然而,當黎明的訓練號聲響起,她們又滿腔斗志走上訓練場,集結在軍旗下,走出新時代民兵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