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无码久久人妻_中国无码a一级刺激片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色多黄片资源2020

新華網 正文
今夏長江中下游為何頻繁暴雨
2020-07-19 07:57:24 來源: 經濟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圖集

  7月12日零時,鄱陽湖標志性水文站星子站的水位井內,湖水漫過一道紅色標記——“1998年洪水位22.52M”,這標志著我國最大淡水湖水位突破有水文記錄以來的歷史極值——今年6月以來,我國南方迎來持續(xù)強降雨,多地遭遇洪澇災害,引發(fā)社會關注。今年為何暴雨不斷?未來極端天氣事件會越來越多嗎?記者就此采訪了相關專家為大家答疑解惑。

  6月1日至7月16日,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出現了7次強降雨過程,長江流域平均降水量418.1毫米,為1961年以來同期第一位,長江流域及鄱陽湖、洞庭湖等地出現較重汛情。南方今年為何暴雨不斷?未來極端天氣事件會越來越多嗎?經濟日報記者就此采訪了相關氣象專家。

  副熱帶高壓影響強于往年

  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統計,入汛以來,截至7月16日,我國南方共出現16次大范圍強降雨過程。其中,長江中下游一帶,湖南北部、江西北部、湖北東部、安徽南部、浙江中部等地,以及浙江、安徽、江西局地累計降水量超過1000毫米——多地日降雨量突破歷史極值。多個省份累計降水量超過年降水量一半。

  “綜合考慮范圍、持續(xù)時間與雨量發(fā)現,6月27日至7月12日,我國南方區(qū)域性暴雨天氣過程綜合強度為1961年來第二強,1998年位居第一?!眹覛夂蛑行母毖芯繂T翟建青說,今年南方區(qū)域性暴雨天氣過程雖然持續(xù)時間長、影響范圍廣,但位置更偏北、綜合強度略偏低,總體看仍比不過1998年的特大暴雨事件。

  但6月份以來我國南方出現的頻繁強降雨過程,不僅強降雨過程多,且一輪接著一輪,間歇期非常短。為何近期南方暴雨陷入“車輪戰(zhàn)”?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馬學款解釋,這主要與6月份以來的大氣環(huán)流形勢有關。對我國影響巨大的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副高),是一個穩(wěn)定且少動的暖性深厚天氣系統。其外圍西北側的西南氣流恰恰是向暴雨區(qū)輸送水汽的重要通道。具體來說,6月以來,副高比往年同期勢力偏強,外圍西南氣流將來自孟加拉灣或我國南部海區(qū)的充沛水汽輸送到我國南方;北方冷空氣活動也比較頻繁,造成了冷暖空氣在南方地區(qū)持續(xù)交匯,導致強降雨過程頻繁且持續(xù)發(fā)生。

  未來南方雨水形勢如何,防汛壓力會否減輕?7月份以來,我國主雨帶維持在西南地區(qū)東部至長江中下游地區(qū)。7月17日至21日,主雨帶東段有所北抬,西段仍維持在四川盆地東部與湖北一帶。馬學款提醒:“這與前期強降雨帶仍有較大重合,需要關注降水疊加影響。即使7月下旬雨帶東段北抬,長江流域防汛壓力并不會減輕,長江中上游地區(qū)的明顯降水,依然會給水位高位運行的江河庫湖帶來威脅?!?/p>

  “暴力梅”作怪因素疊加

  近年來,極端天氣氣候事件不斷增多。此次持續(xù)強降水背后是異常氣候作怪嗎?國家氣候中心首席預報員王永光介紹,引發(fā)此次強降水過程的是一只“怪獸”——梅雨。具體而言,入梅偏早與梅雨鋒偏強,是長江中下游梅汛期降雨異常偏多的原因。今年江南地區(qū)梅雨比往年偏早7天,梅雨“主戰(zhàn)場”——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則在6月9日入梅,時間與往年差不多。今年南海夏季風爆發(fā)時間偏早,且6月上中旬西太平洋副高脊線位置偏北,兩者共同導致我國梅汛期降雨異常偏多。

  在風調雨順的年頭,梅雨季通常是6月8日入梅,7月18日出梅,平均梅雨量343毫米。入梅早晚與梅雨量密切相關。據統計,我國梅雨量最多的3年分別是1954年(789毫米)、2016年(662毫米)與1998年(596毫米);梅雨強度最強的3年分別為1954年(強度指數2.7)、1996年(1.7)與1998年(1.3),即出現了傳說中的“暴力梅”。其中,1954年,長江流域76%以上區(qū)域下過大暴雨,日最大降水量達262毫米,出現百年罕見的全流域性大洪水。同年8月18日,長江漢口站最高水位達29.73米,比1931年的歷年最高水位高1.45米。

  今年我國同樣遭受了“暴力梅”影響,梅雨量與往年相比顯著增加。那么,為何暴雨“偏愛”長江中下游地區(qū)?“主要由于今年梅雨相關天氣系統相對穩(wěn)定。副高在過去這段時間一直穩(wěn)定維持,邊緣暖濕氣流強盛,長江中下游地區(qū)低渦切變系統活躍,形成長江中下游地區(qū)長時間梅雨天氣?!敝醒霘庀笈_首席預報員陳濤說。

  而今年,這只“怪獸”還從其他地方獲取“能量”,導致梅雨鋒偏強。2019年秋季發(fā)生了一次弱厄爾尼諾事件,同時北印度洋海溫異常偏暖,導致副高顯著偏強。與此同時,中高緯度經向環(huán)流發(fā)展、冷渦活躍,冷空氣在向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移動過程中爆發(fā)偏強。由此,冷暖空氣在長江中下游地區(qū)交匯,致使梅雨鋒偏強,長江中下游地區(qū)降水也明顯偏多。

  應對極端災害能力待增強

  南方全力防汛抗災,北方也不能馬虎松懈。受季風氣候、地形地貌影響,我國雨帶每年從南向北移動。通常7月下旬至8月上旬,雨帶將從長江流域北抬到華北、東北,北方就會進入主汛期。

  氣象預報顯示,7月下旬,我國東部雨帶將北抬到黃淮、華北至東北地區(qū)一帶,累計降雨量比常年偏多三至七成,局部地區(qū)偏多1倍以上;主要降雨時段為7月22日至23日,以及7月26日前后。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張芳華表示:“7月下旬,北方地區(qū)降雨將明顯增多,進入北方汛期關鍵時段,需注意強降雨尤其是局地強降雨導致的次生災害風險?!?/p>

  每次大暴雨、高溫、颶風等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發(fā)生時,均可能是大自然給人類發(fā)出的警示信號。未來,這樣的極端事件會越來越頻發(fā)嗎?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fā)布的氣候變化評估報告指出,21世紀全球部分地區(qū)高溫與暴雨事件將趨多,干旱程度將加劇,威脅各國糧食、水資源和能源安全。

  “雖然,目前很難將單獨一次天氣氣候事件直接歸因于全球氣候變暖,但在全球氣候變暖大背景下,一些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確實在增多增強?!眹覛夂蛑行臍夂蜃兓已芯繂T黃磊說,事實上,在全球變暖背景下,1951年以來,我國平均溫度與極端溫度均呈顯著升高趨勢,一些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呈現出強度更強、發(fā)生更加頻繁、持續(xù)時間更長的特點。

  氣候模式預估結果也表明:如果不控制人為溫室氣體排放,未來全球范圍內一些極端事件出現頻率、強度與持續(xù)時間均將顯著增加,到21世紀末,陸地區(qū)域高溫熱浪事件發(fā)生概率將是目前的5至10倍,極端強降水事件發(fā)生頻率在全球大部分地區(qū)也將有所增加。

  黃磊表示,進一步增強我國應對極端災害能力已迫在眉睫,需要將應對極端災害作為適應氣候變化的核心內容,強化極端災害的風險防范措施,加強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監(jiān)測預警與氣象災害風險管理,開展重點區(qū)域、重點行業(yè)的氣候變化影響評估,強化生態(tài)與環(huán)境氣象服務,健全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防災減災機制。(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郭靜原)

【糾錯】 責任編輯: 劉笑冬
加載更多
三門峽水庫降至汛限水位以下
三門峽水庫降至汛限水位以下
高校暖心畢業(yè)“寄”
高校暖心畢業(yè)“寄”
雨荷
雨荷
夏日林周風光美
夏日林周風光美

?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1091126256309